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

【品牌】Dr. Milker如何跨出品牌行銷第一步?

作者 : 米卡 更新時間 : 2011/05/20 20:04:36
(2011-05-20)【創新策略】品牌不推出形象廣告,轉而利用網路活動幫消費者「修照片」,是怎麼回事?看看Dr. Milker怎麼和民眾互動,打造新溝通方式?
 

(Brain.com 2011-05-20)最近收到一封談論新活動案例的E-mail,《統一Dr. Milker 我的小確幸,生活作品展》,看了內容後,著實讓我歡天喜地、手舞足蹈,因為,台灣也出現了「與網友合作,即時創作」這樣的案例了。

這表示品牌不是聽不懂、不敢突破,而是有沒有能力說服。更重要的是──不是因為這個案子用了最先進的觀念來操作活動,而是願意把消費者當主角,品牌成了配角,將重心放在討好消費者,真的讓消費者爽。

《統一Dr. Milker 我的小確幸,生活作品展》活動方式很簡單,就是利用Facebook帳號,讓你上傳一張照片,寫下一段Dr. Milker的經典台詞「最好是…」的文字,以上這樣的做法,不但不稀奇,而且早成了千年老梗。Dr. Milker特別是,網友上傳的照片,會交由小確幸創意團隊,挑選出「本日最有Fu」的一張,在24小時由人工而不是系統,創作出不同於靜態的照片而成了會動的影音作品

小確幸創意團隊的成員包括了創意、插畫、動畫、手工藝、編曲、文案,而不是廣告公司的標準編製,但就是因為這樣的改變,才讓24小時的即時創作成為可能,而且每一天的作品,都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。

上個月我才寫了一篇「卡夫食品結合網友推文,在一天內產出五部廣告片」的網誌,這樣的作法對品牌或是代理商都是一大改變,因為:

要完成Mac & Cheese這類即時創作,在一天內密集產出五部有劇情、有場景、品質不差、演員到位的廣告片,對任何一家廣告公司或是品牌主而言都是新的嘗試,更是一大 挑戰。這與過去習慣於精雕細琢、過腳本、前置會議(PPM)、監拍、後製、a copy、b copy等一堆流程的作法,相當不同。

品牌主必須與製作團隊密切合作,甚至充分授權,可能連組織、運作模式都要跟著數位時代的來臨而改變。善寫金玉良言的文案變成了編劇,要能快速產出劇情;講 究造景、燈光的Production House要更像全民大悶鍋的團隊,上午發生的新聞事件,就要立刻決定「那個新聞有梗、誰來演、怎麼演、內容是什麼…」,到了晚上Live直播,這等功力 的團隊,不正是Mac & Cheese在做的事嗎?!

這樣的改變不只是組織運作模式,而且連收費方式應該都要不一樣(如果這次的案例還是用舊的、抽媒體服務費的收費方式,當成主要收入,那應該是做信用的 吧!?),不然,這絕對是個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,因為一組成員每天都要盯著案子的進度,選出適合的作品、即時創造出影片,直到活動結束的那一天。比起過往 拍完片、上媒體,就能收工,等著收成甜蜜媒體費的年代,這樣的錢,真的賺得很辛苦。

但這樣坐收媒體服務費的年代,還能維持多久?消費者變了,行為也變了,你還期待只拍一部精彩的廣告片,專說品牌想說的話,就能完成溝通的任務嗎?如果品牌與代理商都不思改變,最後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往肚裡吞吧!

Dr. Milker的活動並非毫無瑕疵,但光是敢於開出第一槍的勇氣,在里程碑上就值得刻上一筆。(本文轉載自米卡的行銷放肆──Dr. Milker 我的小確幸,很棒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