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 : Brain.com 記者 黃瑞珍 更新時間 : 2009/10/06 19:21:49
設計熱潮席捲台灣!台灣設計師週才剛結束,緊接而來的台灣設計博覽會,這次有又有哪些令人期待的設計創意?
第7屆台灣設計博覽在台中,從10月2日至18日展出。(來源:台灣設計博覽會提供)
(Brain.com 2009-10-07)摩托車騎士時常將安全帽外掛在摩托車上,但在下雨天可能要煩惱會被淋濕,為了避免這個狀況,只好將笨重的安全帽隨身攜帶進室內,十分麻煩。你可以想像嗎,安全帽也可以折疊?
第7屆的台灣設計博覽會10月2日至18日在台中創意文化園區(台中舊酒廠),展開為期17天的展覽,其中有不少作品展現令人驚艷。在今年的作品中,就有一「折疊式安全帽」,它可以自由拆除零件,來因應當下的天氣狀況,折疊過後的尺寸更可以放在一般的背包中,輕鬆攜帶。從這個作品可以發現,台灣設計產業已經逐漸從生產導向轉為消費導向:設計必須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與使用習慣,才能被大眾所接受。
為反映現今愈來愈多過度包裝(over design)的設計,並讓設計回歸最單純美好的樣子,本屆將主題訂為「本質」,讓全民一起探索設計的原點。在大環境不景氣下,使設計可以符合消費需求,解決人們的問題,進而可以貼近並感動人心。這次展覽邀請到18位,來自產品設計、空間設計、平面設計、多媒體設計,以及時尚設計等,不同領域的知名設計師參展,策展人胡佑宗表示,「這18位設計師在展覽中表達自己觀點與想法的同時,也可以跨領域的交流;然後經由尋找設計的本質,來凝聚台灣整體的設計力。」
除了設計作品的展覽外,今年特別結合了台中的在地文化,透過設計博覽會來做台中的城市行銷。例如台中大都會歌劇院、古根漢美術館等這些當地代表性的公共建設,這次就藉由展出建築模型,還有利用多媒體呈現建造過程與理念,讓參與活動的人對台中的了解更加深入,加深好感。再加上台中市近年推行環保概念,展出許多將設計與環保結合的藝術品。
9月初台灣設計師週才剛落幕,一個月不到,又緊接著舉辦了台灣設計博覽會,這樣頻繁的辦展,對台灣的設計產業究竟是好是壞?身為台灣設計師週總召集人,同時也是設計人的廖軍豪表示:「站在設計工作者的角度看,台灣舉辦越多各類型的設計展演活動是很棒的;但站在籌辦活動的角度來看,如何定位不同展演活動,做出區隔、差異性、互補性,甚至連結性,對台灣設計環境發展會更有利。」事實上,參與設計博覽會以較大、具規模的公司企業為主,所展出的作品也更密切表現目前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;而設計師週主要是讓台灣眾多的設計師、小型設計工作室、品牌有更多露出的機會。因此,在台灣所舉行的各類設計活動如果能有更多的整合、串聯,將可以有效地幫助且加強台灣設計產業的多元性。
不只台灣在積極推廣設計產業,接下來10月到12月可以說是亞洲設計季。不管是在韓國、日本、上海、新加坡等都陸續有相關的展覽活動,德國柏林DMY設計團隊也在這段期間進行亞洲國際巡迴展。其中日本的東京設計師週將在11月初開跑,每年台灣有許多設計師都成群結伴,一起到東京參觀,就像是一種設計觀光。而整個東京的其他產業也配合設計師週,形成全民設計的風潮;以去年來說,日本生活雜誌CASA BRUTUS,在活動期間,每天都會發放一份設計師週的小報,讓東京民眾和從各國到當地參觀的人,能夠隨時掌握活動的即時訊息。
舉辦這樣的大型展覽不但可以發展設計產業,也間接促進城市觀光,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。這次台灣設計博覽會開展記者會,嘗試以名模走秀的形式吸引媒體關注;而開展之後,又會如何行銷這次活動,吸引更多人潮參與?它是否掌握到設計的商機,會為台灣設計產業帶來哪些正面效益?值得繼續觀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